美国转基因农业战略的基本特点

文章来源:国际市场导刊 

 

   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,出口市场决定美国农业的兴衰与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利益。20世纪90年代初,针对美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减弱,出口数量下降的局面,美国一方面通过主导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,主张降低并最终取消各国农产品关税,取消农产品贸易壁垒,推行自由贸易,以清除美国农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的障碍;另一方面,美国将较其他发达国家占绝对优势的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,通过实施以提高产量与质量、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的转基因农业战略,以继续维持其世界农业强国与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。
    1991年2月,“美国竞争力总统委员会”在其“国家生物技术政策报告”中明确提出“调动全部力量进行转基因技术开发并促其商品化”的方针。孟山都、杜邦等著名的化工、医药公司转向生物技术领域,成为商业性开发应用转基因农业技术的主角。这些公司生产、销售转基因作物种子,利用获准的转基因作物种子的专利保护(美国专利保护期为20年),出售专利技术,通过技术垄断占领市场获取高额利润是其主要特点。为保护知识产权,维护企业利益,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对擅自使用转基因种子者给予严厉的处罚。如孟山都公司对未经允许播种该公司种子的农民每公顷罚款1200美元。孟山都公司还通过与其有业务联系的种子、除草剂、农药销售商,甚至动用私人侦探对农民进行监督。目前,美国的转基因农业技术正向世界各地传播渗透并已获得巨大的利润。孟山都等跨国公司通过技术垄断,实施新的国际技术转移以实现其在全球范围内利益最大化的行动,实际上是美国转基因战略的一部分,符合美国的整体和长远利益。
   少数大型农业生物技术企业与巨型谷物流通公司结合,形成转基因产品研究、开发与销售一体化、网络化是美国转基因农业战略的另一个特点。孟山都公司与世界最大的美国巨型粮食企业卡吉尔(Cargill)结合是其典型事例。
  粮食是特殊的商品与战略物资。美国通过稳定并迅速增加转基因粮食产量,以计算机网络通讯、生物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手段为依托,通过建立快速、便捷的全球农产品与粮食流通网络,形成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上的巨大的竞争力与支配力,从而实现掌握21世纪世界农业与粮食生产流通主导权,这正是美国积极发展转基因农业的战略意图。

 

 

网站制作: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信息室